手机分类信息 | 人才招聘 | 房屋信息 | 同城交友 | 生活服务 | 车辆信息 | 跳蚤市场 | 学习与培训 | 兼职招聘 资讯 | 注册 | 登陆 | 会员中心

全国
您的位置:♦ 老表网 > 新闻资讯 > 教育文化 > 正文

论临川一中成功的历史性

时间:2013-03-12 来源:老表网点击: 660次

读过高中的每位学生应该都知道一个传奇的学校,那就是临川一中。临川一中现校区占地105亩,在校学生人数9800人,现任职教师486人。面积相对于一般的高中而言确实是屈指可数的,在校师生的人数也是首屈一指,难道这就是临川一中的传奇之处吗?

     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临川一中的传奇之处是在于它年年刷新的高考分数记录,年年攀升的考取清华北大等名校的一本人数,还有年年创下全国之最的文科和理科的高考状元的分数。仅这四年来,上了一本分数线的学生有3252人,上二本分数线的人就有7029人。

     此外,还曾15此获得国家级荣誉,23此获得省级荣誉,先后获得“中国百强中学”、和谐中国·首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十佳示范学校” 、“首届江西十大和谐校园”等殊荣,为何一个外表普普通通的高中却能创出这么多个传奇呢?我想从以历史方面来试着浅谈。

     在历史的传承性上,临川就素以盛产才子著称,据《临川县志》的统计,在自宋朝到清朝这历代王朝的175次考试中,金榜题名的临川进士就有726人。而仅在南宋咸淳元年这一年的时间里,临川县就有22位进士高中,占当年全国录取总数的7.33%,当时在朝廷的公卿们无不震惊赞叹。其中包括王安石、晏殊与晏几道父子还有曾巩与汤显祖。

     而在唐宋八大家中,临川就占据了三个,王安石、汤显祖、曾巩。还记得语文课本里我们一起背诵过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吗?还有历史课本里北宋年间的一位文臣,以及由他所主张得以颁布的“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吗?这个人就是王安石,抚州临川人。热爱戏曲的朋友应该对汤显祖会很熟悉,他的作作品《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都对我国戏曲的发展做下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他也是抚州临川人。还有在书法上造诣很深的曾巩,他在50岁时,依然可以保持“结字修长,笔划清劲”的状态,在当时无不让人惊叹,他还是抚州临川人。

     这些由临川人所创造的显著历史,早已让世人记住了这传奇历史的临川人,更或许他们早已在自己的血液里把自己那不平凡的力量给遗留下,并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