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分类信息 | 人才招聘 | 房屋信息 | 同城交友 | 生活服务 | 车辆信息 | 跳蚤市场 | 学习与培训 | 兼职招聘 资讯 | 注册 | 登陆 | 会员中心

全国
您的位置:♦ 老表网 > 新闻资讯 > 社会新闻 > 正文

促就业夯实“和谐新余”根基——我市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纪实

时间:2012-12-10 来源:老表网点击: 202次

2008年,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市各类企业没有减员,反而新增员工2万余名,3.05万名返乡务工人员中2.9万名实现就业;

        2011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城镇就业率达96.4%,“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

        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5年来,我市围绕支柱和优势产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探索出“招工、培训、就业”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全市就业率大幅提升。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三位一体”工作模式被列入2009年度全国人保部门地方十大创新工作之一。

政策引导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园区转移

        我市把积极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工业园区企业的用工对接,作为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的重点,陆续出台引导政策,扩大给予农民工培训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工业园区岗位对接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

        完善就业补贴政策。实行职业介绍补贴,对推荐介绍市内外劳动者在全市工业园区企业就业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职业介绍机构,按就业人数给予每人150元免费职介补贴。实行职业培训补贴,对跟工业园区企业签订培训合作协议并输送毕业生(培训学员)到工业园区企业就业的市内技工学校、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按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就业人数给予每人600元职业培训补贴。

        2011年底,全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12万人;劳动力转移培训3.72万人。

整合资源  实现招工与培训无缝对接

        我市围绕支柱和优势产业发展需要,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探索“招工、培训、就业”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即由企业先招工,招工后由企业进行培训,结业后再上岗,培训费由政府直接补贴给企业,实现了招工和培训的有机结合、培训和就业的无缝对接。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办学格局,创办全省首所新能源技工学校——江西新能源技工学校,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这种校企合作模式,较好地巩固和发展了招工、培训、就业“三位一体”工作成果。

        目前,全市职业教育在校生9.5万人,现代学徒制试点得到教育部肯定,“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在全省推广。

强化服务  全面提升就业培训对接水平

        我市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省内工业园区定向培训、城镇职工培训、城乡困难家庭子女免费入读技工院校等工作纳入政府民生工程,实行目标管理,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建立帮扶企业机制。实施工业“十百千亿”工程,建立领导挂点联系帮扶企业制度,了解掌握企业发展和就业变化情况,确保企业不因缺工、缺技能型人才影响发展。

开辟招工培训通道。开展企业用工培训需求调查摸底,建立详细的用工台账,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

        强化协调。发挥就业联席会议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联席会议作用,综合规划、协调部署各类职业培训计划,基本形成全省统一的职业培训联动机制。

来源:新余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