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在的新农村建设成为了国家的重头建设,抚州各县也开展的帮衬建设。记者近日走访了许多的农村,其中宜黄县东陂镇江背村就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的新建村。
在记者采访的时候,“文明帮建”示范村、宜黄县东陂镇江背村支部书记黄孕亮自豪地说:“我们江背村是全县第一个综合信息化村,建成了远程农村教育网络,许多村民家中都配备了电脑,安装了宽带,随时都可以上网查询或发布信息,很多村民因此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这些都得益于文明帮建单位的帮助。”
近年来,宜黄县政府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帮建”活动。就是为了能够改变农村的状况,把宜黄县的每个农村都建设成为美好,现代化的新农村。宜黄县政府组织17家文明帮建单位走村串户,深入调研,了解帮扶村的基本情况,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帮建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据悉,三年来,该县17家文明帮建单位先后投入资金340多万元,各帮扶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村级经济得到普遍发展,农民收入显著增加;文化设施配备基本到位,组织建设开展有序。不仅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还使得农民的业余生活也丰富了不少。对于新农村的建设是起到了带头的作用。
该县财政局三年来共为帮扶对象——桃陂镇戈坪村提供和争取帮建资金50余万元,用于硬化村内主要道路,实施农村清洁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提供致富项目、外出务工信息等,昔日的贫困村如今成为城里人观光旅游的生态村。对于农村来说,变化是相当大的,不仅让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也让在外务工的农民工们能够回家来创业致富了。县计生委出资4万多元用于二都镇乌岭村各项公益事业项目建设,建起了农业文化技术活动室,为村民开展免费农技培训,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在其帮助下,乌岭村成立了制种合作社,全社种植制种水稻1200多亩,户均增收13000多元;22户农户种植黄花梨1100亩,户均增收3万多元;10户农户发展泥鳅、黄鳝等特种水产养殖,户均增收2万多元。这让很多的村民们拥有了一项致富的道路,帮助村民们越过越好。
农村的变大越大,那么就能够吸引在外务工的人们回家,来用自己的技术为家乡增添光彩。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国家和政府部门的扶持,除了这些,农村居住人员也同样可以出力。不仅仅是为了建设自己的家园,还是为了能够让自己有更好的生活。宜黄县东陂镇江背村的建设就说明了,只要政府和企业单位及村民们一起努力,跟着党的正确方针一起前进,那么就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让自己过上美好的日子。
--来源抚州晚报